99年李敏突然病倒,女儿孔冬梅求助中央,李敏斥责:你太令我失望
前言在毛主席的后人中,李敏的曝光率是最低的,李敏作为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女儿,曾经深受父母的疼爱,可是在毛主席去世后,李敏却极少露面,她常对人说:“父母是父母,我是我,我是个很普通的人。”李敏的女儿孔冬梅曾在《环球人物》杂志采访时坦言:“妈妈很朴素,我从来没有见过她戴过一件首饰,她也特别温柔,特别谦让别人,非常爱孩子…….”在孔冬梅看来,母亲李敏的命运也十分坎坷。1999年,李敏突然病倒,此时的孔令华已经遭遇车祸不幸去世,孔冬梅便寻求中央的帮助,但是李敏得知后却斥责道:“冬梅,你太令我失望了……”毛主席逝世后,李敏究竟过得怎样的生活?为何女儿孔冬梅帮李敏解决医药费却遭到她的斥责呢?搬离中南海,相夫教子度清贫1959年,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期间,李敏和北京航空学院的高材生孔令华喜结连理,毛主席亲自为女儿主持了婚事。婚后,李敏和丈夫同住中南海,一年后,李敏生了个男孩,也就是孔冬梅的哥哥孔继宁,毛主席对此很是欢喜,之后,李敏考虑再三,向毛主席提出了搬出中南海的打算,毛主席虽有不舍,但也遵循了女儿的意愿。离开毛主席后,李敏的日子一直过得很简朴,有时候甚至很清苦,李敏和孔令华一直都是靠着工资吃饭,自从他们搬离毛主席的住处就自己做饭,和普通家庭一模一样。而当时,李敏和丈夫都在国防科委上班,工资不高,不仅要抚养两个孩子,每个月还要另外寄点钱给贺子珍。面对这种艰苦的生活,李敏不但毫无怨言,而且显得非常适应,李敏经常教育孩子们说,外公曾经为一顿伙食召集过一次家庭会议。一次,印尼总统苏加诺送了咖啡和牛奶等给孩子们改善伙食,他们煮了吃,这事被毛主席知道了,就召开了家庭会议。在会议上,毛主席严肃地要求大家,国家财政收入是多少,还有多少人吃不饱,要他们的生活不能超标,那时候毛主席全家的早饭,也仅仅是稀粥、咸菜佐以馒头片,这也影响着李敏对下一代的教诲,她以身作则,让儿子穿上父亲昔日的衣裳,而孔冬梅也穿过哥哥的衣服。而1964年,李敏夫妇搬进了兵马司胡同的一所普通民居里,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平民生活。而李敏自从搬离中南海,见毛主席的次数便少了,1972年,陈毅元帅追悼会,毛主席的身体每况愈下,从追悼会回来后,毛主席非常悲伤,紧接着就生病了,而且两次休克。李敏听到毛主席病重的消息,非常难过,到中南海去看望毛主席,毛主席久久拉住女儿的手,深情地说:“娇娇,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?你要常来看我啊!”毛主席的话令李敏难过地流下了眼泪。1976年8月,是李敏最后一次见到毛主席,当时,她从一份中央的文件中得知毛主席病重的消息,不顾一切地赶到中南海求见,李敏看到毛主席脸色惨白地躺在床上,听到女儿的呼喊后,毛主席微微睁开眼睛,声音微弱地同李敏唠了会家常。李敏的眼泪夺眶而出,轻轻呼唤着毛主席,这次分别,是父女俩最后一次见面,十几天后,1976年9月9日,毛主席逝世,中共中央办公厅通知李敏去看毛主席。李敏看到毛主席的遗体后,失声痛哭,李敏之后随着首都人民一道瞻仰毛主席的遗容,一天又一天,她排队进入父亲的灵堂,肃立在那里,向毛主席致意告别。李敏在毛主席去世后,很少露面,他常常对人说:“父母是父母,我是我,我是个很普通的人。”晚年的李敏住在景山附近的一座大院里,住的不高,二楼,李敏的家如同“寒舍”一套极其普通的三室一厅,满屋子都是很陈旧的家具,还布满了灰尘,只有毛主席,贺子珍各自的一幅巨幅画像挂在中间房的墙上,这是李敏为父母专门设置的灵堂。晚年的李敏低调谦逊在毛主席去世后,李敏的身体也不好,但是她同时还牵挂着远在上海的贺子珍,贺子珍此时半身偏瘫,卧床不起,但是李敏却不能在身边,这让她内心感到很不安。李敏先是发现自己心脏不好,胸闷难受,之后又发现淋巴结肿大,继而胳膊疼痛,抬不起来,她本身就有神经衰弱的毛病,睡不好,吃不好,日渐消瘦,原来的军衣穿在身上,晃晃荡荡。李敏的生活也不富裕,去看贺子珍来回的路费,对她也是沉重的负担,她同孔令华都是靠薪水吃饭,两个孩子上学花销还很大,尽管孔令华在部队中担任一定职务,但其月薪依旧有限,难以支撑起家庭所有的开支。因此,他们的生活显得格外朴素而清苦,每一分钱都需精打细算,方能勉强度日。毛主席生前一再告诫儿女们要艰苦朴素,生怕在自己身边娇惯坏了,以后无法适应平民的生活,李敏自从搬离毛主席的住处,在中南海另辟住所后,就是自己做饭吃的,她有了工作和工资,就停止领取父亲给她的津贴,就靠着工资过着与普通干部一样的生活。之前,中央提出让她搬到新家,但是李敏却拒绝了,对此她说道:“我在住了一辈子,什么小不小,破不破的对我都不重要了。”李敏的生活越来越简单,屋里的家具全是“离退休”的“古老文物”就连饮食也比较差,有时候连吃剩的饭菜,她都留着,准备热热再吃,对此李敏总说:“困难时期,比这还要差的菜,我们不也都吃过吗?”而李敏一直谨记毛主席对他的告诫:“你必须夹着尾巴做人,因为你是毛主席的女儿”她将这句话作为生活准则。1984年4月19日,贺子珍也因病去世,李敏伤心欲绝,从贺子珍病重,去世,遗体告别仪式到骨灰安放,李敏一直处在哀伤之中,眼泪擦不开,她勉强支撑着她的病体,将贺子珍的后事办完,在这之后她自己的身体更弱,病情也更加重,生活也越来越艰难。中央得知李敏的生活困难,在1996年给予了李敏副军级的待遇,但是李敏却从不打着毛主席的旗号做任何事情,她认为爸爸妈妈很伟大,自己却很普通,有什么可炫耀的。为此李敏在社会上很少抛头露面,也很少接受记者的采访,她经常一个人在家里独坐,有时看看电视,有时看看医书,亲朋好友和当年在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常去看望她,每到这时,她变得很活跃,和大家一起谈天说地,共同准备饭菜。李敏和每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一样,精打细算地过日子,李敏有一次因病住进了301医院妇科病房,因为病情加重,李敏被送进高干病房,护士见她太年轻,不像个高级干部,便小声嘀咕,李敏很想告诉他们自己就是一位普通军人,只是因为病重才被送到这里来的,但此时,病痛折磨着她又闭上眼睛。等李敏醒来后,两个护士红着脸冲她微笑,说道:“我见过你,你长得很像毛主席”,李敏幽默地回答道:“没办法,爸妈给的这张脸又让人家给认出来了。”李敏的话,逗得医生和护士都笑起来了。当了母亲之后,她也用这话来教育自己的子女,从不允许他们有一点特殊化,孔继宁长大后,大家都说他长得酷似毛主席,孔继宁也学着妈妈的方式回答:“这是爸妈给的,我没办法,我长得很像外公,但是我从不打着外公的旗号。”之后,儿子孔继宁已经成家,李敏也当上了奶奶,女儿孔冬梅即将大学毕业,孔继宁和孔冬梅都是普通的干部和学生。孔冬梅考大学时,李敏对她说:“我只能找人帮你补课,复习,别的就没法管了,你谁也别靠,还是靠自己”,孔冬梅也明白李敏的意思,一直凭自己的力量奋斗。李敏一直深居简出,1999年,此时的李敏已经63岁,身体每况愈下,而此时孔令华不幸在深圳遭遇车祸去世。李敏得知后,悲痛拒绝,导致她突然病倒,李敏的医药费全家都凑不齐,于是孔冬梅将母亲的情况写信寄给中央。中央得知后,立即拨款给李敏救助,而且一些老同志都纷纷前来“募捐”在得知李敏生病后无钱医治,都不麻烦中央时,这些党内的老同志顿时潸然泪下。孔冬梅终于凑够医药费,李敏也感谢中央的慷慨相助,但是她认为孔冬梅这样的做法违背了当初毛主席的教导,于是,她大声斥责孔冬梅:“你怎么可以求助中央,太让我失望了。”孔冬梅立即解释和认错,李敏这才转怒为喜,李敏一直低调谦逊,但是她却为湖南家乡建造毛主席塑像捐助了3000元,为此孔冬梅问她:“妈妈,您平时总说没钱,省吃俭用,怎么一下子就拿出这么多钱了呢?”李敏说:“因为平时花的少,一角一分省出这些钱来”,接着李敏向孔冬梅表示家乡的父老乡亲生活也不富裕,他们资愿节衣缩食,铸造毛主席的巨型铜像,还要建造毛主席的诗词碑林,是要用很多钱,我作为毛主席的女儿,怎么可以不出点力,不尽责任呢。”孔冬梅听后,深有感触。为此,孔冬梅在接受采访时坦言:“虽然母亲经历了苦难,但是她和外婆不同,母亲是一个非常爱家庭,重视家庭的人,一辈子相夫教子,非常贤惠温柔的女人。”孔冬梅表示李敏晚年的生活简单,平静,毛主席和贺子珍留给李敏的精神遗产却很丰富,李敏曾坦言:“爸爸再三强调我们夹着尾巴做人,小而言之,为我们,大而言之,为国家,爸爸的教诲让我至今难忘,爸爸的教育让我终身受益。”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