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社会热点网 > 时尚

朱琦死10天后,88岁的朱德才得到消息,沉默许久说:你们这样不对

社会热点网2025-04-04 12:51:07【时尚】75人已围观

简介

58岁的朱琦突然离世,作为朱琦的父亲,朱德却是最后一个得知这件事情的人。当得知这个噩耗,朱德心中的悲伤难以言喻,最后缓缓的说出:“你们这样不对。”他的儿子离去了,可为何在十几日之后才告知朱德呢?白发人送黑发人1948年,朱琦投入了青年

58岁的朱琦突然离世,作为朱琦的父亲,朱德却是最后一个得知这件事情的人。当得知这个噩耗,朱德心中的悲伤难以言喻,最后缓缓的说出:“你们这样不对。”他的儿子离去了,可为何在十几日之后才告知朱德呢?白发人送黑发人1948年,朱琦投入了青年应援基层的工作中,带着妻子不远万里来从延安来到河北,在石家庄的铁路局开始了工作。1951年他的妻子赵立平为他生下了第一个孩子,之后的几年里又接连生了5个孩子,这让只有一儿一女的朱德也体会到了儿孙满堂的快乐。可是幸福的生活总是短暂的,朱琦本来身体就不好,又在长期的劳累中患上了心脏病,直到一天,朱琦突然心脏病复发猝死在上班的路上……这时的朱琦只有58岁。赵立平想到就这样自己就失去了丈夫,但朱琦死后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,她还要承担起生活的重担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个时候朱琦的父母,也就是朱德和赵立平还不知道孩子去世的消息。考虑到公公的身体不好,赵立平就先向自己的婆婆康克清传了讯息。最终婆媳俩经过商量,决定暂时向朱德隐瞒朱琦死去的消息,毕竟朱德当时已经88岁了,这样的丧子之痛一定会让他备受打击。可是隐瞒只是暂时的,没过多久朱德就提起了朱琦,他非常想见见朱和自己的孙子们。他便日日在妻子康克清的耳边念叨:“有时间叫他们回来看看吧,一家人好久没聚一块了。”康克清听到这样的话就会搪塞地说:“孩子们也忙,等清闲了会回来看你的。”说完她便偷偷的抹眼泪。就这样过了几日,有一天朱德做梦梦到朱琦来看自己了,他赶紧起床就问妻子康克清:“保柱回来了吗,我梦到保柱来看我了。”保柱是朱琦的小名,康克清听到这样的话心里也难过极了,于是就支支吾吾的说:“再过两日就让他们来看你。”朱德这时心里却感到隐隐的不安。康克清见朱德有所察觉,决心不再隐瞒,便叫了朱琦的妻子来北京看望朱德。第二天朱琦的妻子赵立平便赶到了北京,说出来朱琦已经去世的消息,这时离朱琦死去已经过了十几天了。朱德听完直接瘫坐在椅子上,他悲痛万分,缓缓地对她们说:“我的儿子死去了,你们却不告诉我,你们这样不对的。”就这样朱德连儿子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,他悲痛万分,亲自赶到河北为儿子举办了葬礼,在葬礼上他对着儿子的照片,说了这辈子都没说出来的话:“我实在对不起你,可是你一直是我的骄傲。”不过,悲痛归悲痛,失去儿子的朱德也没忘记自己的使命,他依旧在革命的前线为祖国效力。身边的人无不感叹,朱老总真是心系百姓,化悲愤为力量。这些话不胫而走,朱老总也听闻过几次,每次都会陷入到深深的回忆之中,回忆过后,就是自责……这又是为何呢?朱琦的一生朱琦的一生充满了“幸运”与“不幸”,“平凡”与“伟大”。1909年朱德参加了同盟会认识了一名知青少女萧菊芳,两人一见钟情就走在了一起,没过多久萧菊芳便为朱德生了一个儿子。可是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又正是时局动荡不安的年代,萧菊芳生完孩子便一直身体不好,最终只陪伴了朱琦4个月便离开了人世。丧失妻子的朱德经过朋友的介绍认识了陈玉珍,陈玉珍也是一名有着先进思想的知识女青年,这两人一拍即合就结婚了。结婚之后陈玉珍就负责起了照顾朱琦的责任,虽然朱琦不幸失去生母,可是他却又极其幸运的遇到了这个对他视如己出的养母。朱德立志于为祖国效命,时常要外出打仗,中国当时也动荡不安,朱德忧心于家国大事,他在朱琦8岁时便去了国外进行学习。而这一走就是15年,陈玉珍便独自抚养起了朱琦,她时常在朱琦的耳边讲朱德的事迹,而这个行为影响了朱琦的一生。朱琦从小就立志向父亲学习,他打算以后参加八路军,当一名向父亲一样伟大的战士。可是天有不测风云,他在1937年时就被国民党抓走当了壮丁,这时朱琦彻底与家人失去了联系,陈玉珍赶紧联系到朱德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。朱德多年未见儿子,可是儿子却被抓走了,他赶忙联系了朋友多方打探,最后经过龙云的帮助,找到了朱琦。朱琦见到父亲之后,就被父亲安排去了军校学习,学习生活还没进行多久,中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改变。1937年卢沟桥事变,平津华北陷入危机情况,朱琦直接就向父亲说自己要参战,要保家卫国。朱琦听到儿子的话十分感动,他非常支持儿子的决定,陈玉珍得知这个情况大骂朱德说:“这是你的儿子啊,你要让他去那么危险的地方,他会没命的。”可是朱德却说:“这才是我的儿子,这才是中华民族的好儿郎。”可是战争是残酷的,枪弹没有眼睛,朱琦多次冲锋陷阵,参与了许多次战争的胜利,可是最终在一次行动中腿部中弹,不得不从前线退了下来。虽然不能冲在战争的前线,他却依旧没有停下抗日的脚步。他进入了抗日七分校工作,在校期间他工作完成的也很优秀,可是朱琦还是觉得这样的生活太过于安逸。这时国家也开始了土地改革的计划,朱琦看到这样的机会,就主动报名进入基层工作。在基层的工作中,他不怕困苦投身基层,体会到了老百姓生活的不易,也实现了自己为祖国为人民效力的志向。其实在朱德的心中,他一直对这个儿子充满了愧疚与自责,自己在他很小的时候便离开了,朱琦缺少的那一份父爱是朱德心中永远的痛。作为一个革命者,他影响朱琦为国奉献,可是作为一个父亲,他不顾儿子的生命安危,让儿子冲在危险的前线。这是朱德一生的一个遗憾,可是他却从不后悔。朱琦的一生,是受朱德影响的一生,虽然他的履历远不如父亲那般耀眼辉煌,但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否定他人生的价值。因为,在生活的苦难之中,他铸就了坚强的品性。朱琦的品性虽然朱琦的童年很少见过父亲,但是不可否认朱德对他的影响极大。朱德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,他时常就给刘玉珍说:“我们的孩子一定要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接班人。”在朱琦的童年他就被灌输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,他也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奋斗。朱德还经常教育他不能接“官”不能接“权”,要接住我们的“责任”。在朱琦去往铁路局工作时,朱德知道了还专门写了一封信告诉朱琦:“你之前一直在部队,现在去到了新的领域,一定不要去管理去当官,要从基层做起,从工人做起。”朱琦也一直被父亲的德行所感染,他深知父亲所想,他到了铁路局去到了最底层工作,底层工作艰难辛苦,铁路局的局长得知这是朱德的儿子,就要把朱琦调换到其他的职位。朱琦知道后说:“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人,我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去换到其他岗位,而不是利用我父亲的名声。”朱琦能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不仅得益于父亲对他的教导,与他的经历也有很大的关系。他十几岁时被抓去做了壮丁,这段经历养成了他能吃苦耐劳的性格。被抓去做壮丁时,他被编入了滇军部队,跟随着部队到处征战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。当时的滇军部队非常混乱经常陷入莫名其妙的战争中,在推翻民国复辟帝制流言四起的时候,朱琦所在的队伍走在了讨伐袁世凯的前列。朱琦在这个时期学习到了许多技能,他主动学习如何打仗,在军队生活中经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,他却没有任何抱怨。后来在朱琦回到父亲身边,他也坚持延续了这种吃苦耐劳的性格。一次他回到延安看望朱德,由于长时间的路途奔波,朱琦浑身没一处干净的地方,到了晚上朱琦换下衣服来到河边洗衣服。由于当时大家都用肥皂和皂荚洗衣物,朱琦什么都没有只能自己用手使劲搓洗,这时朱德的参谋长看见了,就去帮朱琦领用了两块肥皂。他把肥皂拿到朱琦面前,让他用肥皂洗衣服。这时正好朱德看到了他说:“这肥皂是公家的,我们不能随便拿用的,延安现在战事紧张物资紧缺,我们一定要比别人更省。”朱琦听完就道歉认错了,不仅如此,朱琦后来去到铁路局工作,也一直省吃俭用。在一次工作中,朱琦负责开从北戴河到北京的列车,正好朱德坐上了那列火车,助理问朱德要不要见见自己的儿子,朱德说到站再说。火车到站后,列车长找到朱琦说:“一会你先别走,坐你车的一位首长想要见见你。”朱琦听完看了看自己充满补丁的衣服,觉得很不好意思,就想要换下衣服,列车长却说不用换了。朱琦来到朱德所在的办公室,他拘谨的站着等首长,过了几分钟门被打开了,朱德走了进来,朱琦光然大悟,原来就是自己的父亲。朱德看到穿着满身补丁浑身脏乱的儿子,欣慰的笑了,他说:“现在学会开火车了,一直为人民服务辛苦你了,看到你如此,我便放心了。”都说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朱琦去世后,朱老总强忍悲痛立刻又沉浸在工作之中,说明在他的心中,国家和人民的优先级,是要高于自己的小家的。即便,那是他唯一的儿子。有这样一位人生导师,朱琦幼年的耳濡目染,青年的感同身受,都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。朱德的品质朱德的一生被毛主席称为“人民的光荣”,被周总理赞誉“中华民族的救星,劳动群众的先驱”。在朱德还小的时候,在受到一位席先生的影响下,他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,从此便立下了救国救民的思想。如果说这是他的思想启蒙,那么朱德在顺庆府的学习就是他接受先进思想的开始,朱德朴实好学,在毕业后就被分配到蔡锷所。在蔡锷所两个月之后他参加了辛亥革命,在这场起义中朱德冲锋上阵,作战英勇,表现出了非常卓越的军事才能,这也是朱德从军打响的第一枪。仅在6年的时间里朱德就从学员晋升为了少将,他渐渐的阅读到《新青年》等书籍,经常探讨“十月革命”为何在中国却一直失败等问题。后来经历了内战之后,他决定找寻新的革命道路,他费尽心机找到陈独秀,经过和陈独秀的探讨交流,他决定去欧洲共产党的源头寻找救国的办法。1922年,朱德在周总理的介绍下顺利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,36岁的他在为党为人民的路上走到了90岁。他的一生中总是将人民放在了第一位,他在陕西抗日时,发现自己的母亲生活苦难,可是身居高位的他却拿不出来任何的钱接济母亲,迫于无奈给自己的好友写信借钱。不仅如此他教育朱琦,让朱琦英勇参军上战场,在战场中自己的儿子被子弹打成残废。他用自己的所作所为将家国情怀传递给了我们每一个人。在他90岁离去之时,他写下一纸遗嘱,将自己所有的积蓄2万元上交给了国家,他说这是他最后一次上交的党费。他死前不只一次的说:”我是一名无产阶级党员,我的一切属于国家。”如果说朱德是一个照耀中国大地的一缕阳光,那么朱琦便是这大千世界的烛火,用自己所有的能量努力照亮到达的每一个地方。结语朱老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、奉献给革命,朱琦也在他的熏陶下成为一名平凡而伟大的人。他们竭尽一生为人民,他们值得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,被我们每个人牢记。相信他们如果看到今天中国的发展,也一定会为自己感到骄傲!

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很赞哦!(100)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