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在前面: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红25军225团,1934年11月,他们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师长征,历经苦战恶战,于1935年9月到达陕北延川县永坪镇,成为第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部队。90载筚路蓝缕风雨兼程,当年的那支红色队伍已成长为一支陆军航空兵部队,如今,他们在搏击海天的强军征途中正奋力飞出崭新航迹。“红25军2980名将士在此出发,高举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大旗,历经艰难险阻,于1935年9月……”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,是长征时期红二十五军出发的地方,飞行员岳泽中在这里录下了他重走长征路的第一课。在长征出发90周年之际,部队组织成立旅史小分队,跨越湖北、河南、安徽、陕西等5省八市,重走当年的长征路。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 岳泽中:作为一名新飞行员,在今年以来的飞行训练中,我驾驶着战机在大地上划过了两万五千里的轨迹。一想到这,我脑中浮现的第一个词就是“长征”,在天地之间飞出的长征路,而之前参加长征的先辈们,他们是用双脚走出来的,我心中在想,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们。岳泽中和战友们计划用一个月走过先辈们的长征路,独树镇战斗、庾家河的生死之战等危险场景在他们面前一一重现,感染着每一名官兵,指引他们在新时代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长征路、强军路。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 吕梁晨:先辈们用鲜血和牺牲走出了自己的长征路,也同时走出了一条胜利之路。对于我们新时代官兵来说,长征路就是强军兴军的道路。而我们作为飞行员,走的路和先辈们虽然不同,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勇气却始终没有改变,未来也不会改变,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强军之路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,如今这个旅转型成为一支陆航雄鹰,在海天之间奋飞成为了官兵们新时代的长征路。在今年7月组织的直升机海上射击训练中,毕业仅三年的飞行员张家华首次实施全弹种射击。面对海上不同距离预设的靶标,它灵活切换航枪、导弹和火箭弹等多型弹药,一个架次便完成对全部目标的打击,提高了直升机打击效率,也让他成为全旅最年轻的全弹种射手。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 张家华:取得了全弹种射手资质,就意味着我能够遂行更多的任务,飞到更多没有到过的空域。作为新时代红军传人,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能力水平,提高打赢能力,这样才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。新时代长征路越是目标远大,任务艰苦,越是挑战繁多,矛盾集中,作为一支立体攻防、纵深突击的新型作战力量,与海上力量联合,提升直升机持续作战能力,就是飞行员必须要走的长征路。不久前,这个旅组织海上平台起降训练,飞行员江海洋驾驶数吨重的直升机精准降落在海上中继平台,快速展开油料加注和弹药挂载,让直升机补给时间缩短了一半以上。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 江海洋:通过和其他军兵种的协同配合,就可以实现让我们的直升机不用再返回沿海野战机场进行弹药、燃油的补给,只需要降落在海上的中继平台,就可以实现这些补给,然后快速升空,这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直升机的再次出动效率。未来战场是体系和体系之间的较量,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去多思考如何更好地去融入这个体系,实现整体作战效能的提升。近年来,这个旅不断加大训练难度和强度,整合不同作战单元,横跨多个武器平台,拓展飞行航迹,创新战法训法,相继完成海上实弹射击演练、上级作战能力评估、远海编队突防等任务,在蔚蓝海天飞出了一道道胜战航迹。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 杨菲:我们组织“重走长征路”、重学长征故事、重温长征精神,激励官兵不怕艰难险阻、坚定必胜的信念,在各自的战位上苦练精飞。来源丨央视军事报道记者:周凯旋、袁智超、向旭、李敬友、王鲲鹏、曾宇轩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